我,之前天天看朋友圈里有人吐槽AI课程太死板,学半天还不如自己瞎琢磨。结果手一痒,就决定捣鼓个定制化的AI培训方案。
找需求摸底
先挨个问了十几个朋友和老同事,拉了个微信群。有人是电商老板,说想学用AI做商品推荐;有人刚毕业,只想入门写个简单脚本;还有个程序员,就想优化工作流。大家需求五花八门,我才发现通用课程就是个摆设。
然后抓起笔记本,刷刷刷记了一堆问题。发现最头疼的是时间安排——上班族只能周末抽空,学生假期闲着没事。
动手设计课程结构
第一步,搞了个大框架。分基础、进阶和实战三大块。基础部分搞成通用视频加文字,谁都能看;进阶和实战就玩个性化。
- 给电商老板的:重点弄了个小模块,教他导入自家数据做分析。
- 给新人的:砍掉复杂算法,换成拖拽式工具演示,5分钟上手那种。
- 给程序员的:加了代码调试实战,还搞了点开源库接口。
接着试做教程材料。开头信心满满,弄了个高大上的PPT模板,结果朋友们一看就说“花里胡哨”,直接打回重来。换成了手写草稿加手机录屏,大家反倒拍手叫
调整和实战测试
找了个周末,在自家客厅搞了场小范围试用。邀请三个不同类型的人来蹭课——电商老板张哥、刚毕业的小刘,和程序员老王。
先扔基础视频,结果小刘嫌太慢,张哥却叫“等等,讲快点儿”——需求冲突暴露得一清二楚。立刻掏出手机改方案:给张哥跳过程序概念,直接上实例;给小刘加了慢动作回放。
轮到实战环节,老王一运行代码就报错。我才反应过来忘了适配不同电脑环境。临时抱佛脚,弄了个云测试工具塞进去,好歹蒙混过关。事后老王微信上说“算你过关”,搞得我后怕一身冷汗。
收尾教训
折腾一个月,算是凑合出个样子。最大的收获是别想着一锅端——现在方案拆成了几个口袋本:上班族用短频快的微信小程序,学生党有长假期的互动游戏版。下次再弄,我铁定先让用户填个问卷调查,省得抓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