摸鱼的起步阶段
去年三月刷短视频天天给我推AI画画,看得我心痒痒。一拍大腿就跑去报了个线上课,结果老师讲的啥神经网络、反向传播,跟我初中数学课似的,眼皮直打架。钱花了三千多,折腾两周愣是没弄明白怎么让电脑把狗画成猫。
踩坑才知水深
后来自己上网翻教程,看见"三天学会AI"的帖子就冲。下载个工具包按教程输代码,满屏红色报错像鞭炮似的噼里啪跳。熬到半夜两点卡在环境配置,气的把键盘敲得震天响——楼下大爷第二天还问我是不是在家搞装修。
踩过的坑简直能填平护城河:- 教程说安装只要五分钟,我搞了五小时还在装依赖库
- 跑个示例代码内存直接爆满,老电脑风扇转得像要起飞
- 好不容易训练完模型,结果把哈士奇识别成狼
遇见转机
有天在技术论坛蹲坑刷帖,看到个老哥说:"别管底层原理,先拿现成的轮子开飙!" 我立马把Python课扔到收藏夹吃灰,转头扎进图形化工具里。用拖拽模块的方式搭了个图像分类器,第二天居然真把自家猫狗分清楚了,当时兴奋地给猫主子开了三罐罐头。
找到快车道
后来摸到点门道,发现提速核心就三条:
- 甭跟数学公式死磕,直接上手项目
- 抄大佬作业比闭门造车快十倍
- 电脑跑不动的活全扔云端
用这法子两个月搞出能识别人表情的小程序,放办公室当考勤机用,吓得同事都不敢摸鱼了。
掏心窝的总结
现在回头看,最快的学习路径是这样的:先拿图形工具玩两周培养兴趣;再选个具体方向死磕实战项目;回头看原理反而打通任督二脉。我从连安装包都找不到的纯小白,到能接外包项目赚奶茶钱,前前后后折腾大半年。要是早知道方法对路,至少省下三个月半夜挠头的功夫。
最近开始教邻居小妹搞AI绘画,这丫头三天就上手了。你看,找到对的方法比硬扛重要多了——当初我要是继续跟数学公式死磕,现在脑门上都能种水稻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