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实践是从上周六开始的。那天写公众号推文写到半夜一点,突然发觉整篇文章语句不通顺得像团浆糊。你知道?就是那种每个字都认识,连起来读就浑身难受的感觉。
瞎鼓捣阶段
我先摸出手机刷应用市场搜"AI修改",跳出满屏英文软件。挨个点下载图标,结果要么要填信用卡信息,要么免费功能少得可怜。气的我直接按了手机电源键,仰头灌了半杯凉白开。后来转念一想,掏出吃灰的老安卓机重新搜,这下终于看清中文推荐列表了。
盯着屏幕勾选了三个带"免费"标签的下载按钮:
- 白底蓝M字母图标的
- 橘黄色对话框标志的
- 黑底闪电符号那个
手机嗡嗡震得手心发麻,通知栏哗掉下三个安装包。
真刀真枪测试
周日大早把上周写的带货文案丢进测试场。第一个软件加载界面就卡住不动,急得我连敲三次刷新键。好不容易载入后:
- 优点:把"这个产品真的很好很厉害"改成"该商品性能卓越",确实顺眼
- 发疯时刻:突然把我品牌名"墨竹"全改成"磨猪",吓得我赶紧撤消
第二个软件操作界面倒是清爽,刚点粘贴文本就自动弹出修改建议:
- 惊艳操作:把啰嗦的促销语压缩成一行金句
- 离大谱:检测到口语化词汇直接删掉整段话
第三个软件打开就蹦出广告弹窗,关三次才消停。复制千字长文丢进去后:
- 神奇之处:给枯燥的参数表自动加表情符号
- 血压飙升:免费版只让改300字,后面的全被红锁头图标冻住
深夜拍板时刻
摊开三个平板放在餐桌上比对着看。厨房炖着的玉米排骨汤咕嘟冒泡时,突然想明白个道理:白底蓝M的修改精准但容易抽风;橘色对话框操作顺手可太较真;黑闪电功能强但免费用户当孙子。打开旧笔记本,在备忘录里画了三个歪歪扭扭的星星评分,底下用触控笔戳出赶稿救急用第一个,发社交媒体用第二个,真要深度修改还是得忍受第三个的破广告。
现在手机里还留着这仨货,前天改工作周报时轮流点开用。不过熬夜测试那晚的文档记录特别标注:千万别在甲方文档里用那个爱改品牌名的傻瓜软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