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儿翻论坛看到个话题说AI能帮老师培训,直接给我整好奇了。抄起手头的老款笔记本就开干,想试试这玩意儿到底靠不靠谱。
一、先摸清楚老师要啥
大清早蹲在本地中学教师办公室,捧着本子追着三个老教师问痛点。教语文的张老师敲着红笔吐槽:"最烦改作文,六十本改完手都抽筋!" 数学组的李老师更绝,从抽屉里拽出半人高的试卷:"光统计错题就得熬夜!" 得,需求明确了——省时间、减重复劳动。
二、工具选型踩大坑
回家就翻出五个AI工具挨个试。第一个号称能自动出题的,把七年级数学大纲喂进去,生成十道题里七道超纲。第二个作文批改AI更绝,把学生写"校园的银杏树"判成"疑似描写违禁植物",气得我差点摔鼠标。掏出某办公软件自带的AI,把去年市级公开课的PPT喂给它,结果生成的新课件...
- PPT第一页标题变成《勾股定理在养猪场的应用》
- 重点标注全跑偏,把"教学目标"标成"不关键内容"
- 课后习题直接生成文言文版二次函数
当时血压就上来了,这玩意儿给老师用不得被粉笔头砸死?
三、亲自调教AI当助教
不信邪把李老师的五十份单元测试卷扫描成PDF。开着摄像头坐电脑前跟AI死磕三小时:
1. 抓着它脑袋学批卷:手动改十份样卷,逼AI记住得分点
2. 押着它认字:把学生鬼画符的"解"字截图喂两百次
3. 按头背大纲:把新课标章节拆碎了塞进系统
完事儿再扔新卷子,基础题批改准确率飙到92%,但大题原理推导还是瞎判——机器终究是机器。
四、实战演习现原形
昨下午硬着头皮请张老师试作文批改系统。学生写了篇《我的母亲》,AI在三十秒内吐出评语:
- 优点:情感真挚(√) 细节生动(?)
- 建议:避免过度口语化(实际全文书面语)
- 致命伤:把"母亲熬夜织毛衣"分析成"宣扬熬夜有害健康"
张老师端着保温杯冷笑:"让它改,改完我重改。" 倒是最原始的语音转板书功能救了场——老师讲课自动生成思维导图,这个真香。
五、折腾完的干货
现在这玩意儿就是个瘸腿板凳:
- 基础功能?满足:自动算分/找错题/做表格
- 精准度?稀烂:超过三个步骤的推理直接翻车
- 省时间?确实:帮李老师省了60%统计工时
今早校长打电话问成果,我直接说:"当电子实习生使唤就行,千万别让它当家教!" 准备下周带着语文组老师,亲自训练AI认抒情文套路——机器喂不饱,终究要造反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