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刷到AI八大行星模型的帖子
好家伙,这名字一听就玄乎!什么八大行星,整得跟宇宙探索似的。我这人好奇心重,看见就想拆开来试试。心想是不是搞出个科幻片里的超级电脑?屁颠屁颠就上了手。
开干!结果第一步就给我整懵圈
说好的“三步走”,第一步说要“搭行星轨道”。我直接懵了。轨道?在电脑里搭轨道?我翻遍了安装包,愣是没找到画星图的功能。
- 傻乎乎查资料:吭哧吭哧翻文档,发现人家“行星”就是个比喻!什么用户数据轨道、行为模型轨道,听着高级,就是分类方式。
- Excel硬着头皮上:文档说用图表工具分析用户数据,我挠挠头,这不是Excel就能干吗?赶紧扒拉出公司后台导出的用户购买记录。
搞半天,这“行星”根本不是啥新软件,就是教你把不同数据分篮子放!第一步纯属自己吓自己。
第二步挖坑,我差点把自己埋了
第二步说要“建立引力连接”。嚯,听着比轨道还抽象!说是让行星(数据分类)互相影响。我琢磨着是不是要搞啥高深算法。
- 撞上“相关性分析”:文档扒拉半天,搞懂它意思就是看不同数据之间有没有关系。比如用户年龄和买的东西类型有没有关联。
- Excel透视表救命:我吭哧吭哧拖字段、拉透视表,看着一堆数字头大。终于折腾出个趋势图:20-30岁果然爱买新潮玩意儿,跟个老头爱囤折扣货的图放一块,对比老明显了!
原来“引力”就是看数据打架呗?花了一下午憋透视表,差点脑瓜子干冒烟。
第三步收尾,力气使偏了
一步吹得最神:“智能中枢预测”。我想着科幻片的智能决策,总该亮个相了?文档一打开——叫我写分析报告?!
- 对着图抓破脑袋:前面俩步骤搞的图,自己看都费劲。咋写成报告?硬着头皮码字:“根据行星……呃,数据显示,年轻群体消费潜力巨大,建议上新潮品……”
- 发现掉进了PPT坑:写着写着反应过来,这不就是给老板看的汇报材料吗?所谓“智能分析系统”产物,原来是个PPT草稿!
合着还得手动编报告,智能个锤子。
折腾完,我跟这玩意大眼瞪小眼
老婆凑过来瞅我屏幕,乐了:“哟,研究外星科技?这啥图形,长得像冰箱里剩菜摆盘?”
我盯着那堆所谓的“行星轨迹”和“引力连接图”,哭笑不得。花了老鼻子劲搞的“智能系统”,总结起来就三句话:
- 分类数据(还得自己分)
- 拉表格对比(Excel玩到吐)
- 编人话报告(全靠自己吹)
八大行星的逼格,落回Excel表格加一张嘴。 名字唬人程度十颗星,实操价值嘛…感觉还没我家冰箱贴靠谱,至少那玩意儿真能粘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