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半夜被粉丝催更,非让我把提升AI解释能力的绝招写出来。行,我把自己踩过的坑跟摸出的门道,掏心窝子从根上捋一遍。
一、开头就翻车,被AI糊弄傻了
起先我就想偷个懒。对着AI劈头盖脸问:"赶紧说说提升方法有哪些?" AI立马甩给我三页纸:
"第一明确目标,第二制定计划,第三持续行动..."
我盯着屏幕差点气笑——这玩意儿放二十年前成功学磁带里都能当背景音!老婆凑过来瞅一眼直摇头:"你这不如直接百度'励志名言大全'!"
二、亮红灯,逼AI说人话
想起前两天看的红绿灯法,这回复明显是红灯——满嘴跑火车没一句能落地的。我当场拍桌子重来:
"别整虚的!我是教初中物理的,现在要给学生讲'浮力原理',学生老听不懂。针对这个场景,用生活例子给我拆清楚!"
AI这回学乖了:
"比如洗澡时把空盆按进水里会感觉到向上顶的手劲儿,那就是浮力..."
诶!这么一说我家孩子都能比划两下!
三、黄灯闪烁,追着AI挖老底
但这解释还是粗糙。搬出3-2-1追问法接着盘:
- 问三句:"洗澡盆例子哪抄的?考虑过农村娃没浴缸吗?浮力和重力关系咋不提?"
- 看两边:好处是够接地气,坏处是没定量解释
- 提要求:"重写!加上农村井里打水的例子,把阿基米德公式用菜市场秤砣演示!"
AI吭哧半天吐出个新版本:
"扛桶水去秤砣店做实验...浮力=物体排开水的重量..." 连隔壁物理特级教师老张都说这招绝。
四、SHARP侦探法,把AI老底揭穿
等到要写正经教案时,我直接上狠活——SHARP五连击:
- Source:
"你说用篮球和铁块演示浮沉最有效,有论文支持吗?"
- Hidden:
"实验室没铁块怎么办?气球行不行?"
- Assumption:
"你是不是默认学校都有多媒体?我们村小只有粉笔!"
- Reason:
"为啥先演示后讲公式?反过来会咋样?"
- Proof:
"去年某中学翻车案例发我瞅瞅!"
AI被问得直打颤,吐出份带风险预警的教案:"若用矿泉水瓶替代烧杯,注意瓶壁变形导致刻度误差..." 绝了!
五、真香现场,AI变贴身智囊
今天上课把这套搬出来,效果炸裂:
- 井水吊桶实验让后排睡觉的愣小子都坐直了
- 菜场秤砣演示完,下课五个学生追着问考哪所学校能研究这个
晚上批作业时眼泪都快下来——全班浮力题正确率第一次突破80%!原来不是学生笨,是我以前没把AI逼到绝路上。
踩坑总结:
1. 别问开放题,把场景锁死到针尖那么大
2. AI说套话就亮红灯,立马拍回去重练
3. 追问要像讨债:"证据?风险?藏啥了?"
现在连我妈让我教她用AI查菜谱,我都先吼一句:"要说几人份!忌口煤气灶还是电磁炉!" 这招比啥教程都好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