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看到网上到处都在聊AI的事儿,标题写得挺唬人,说专家预测未来十年要大变天。我就是个闲不住手的人,喜欢自己动手试试,免得光听别人说。就寻思着这事儿得亲身体验一下,不然总觉得不踏实。
第一步:瞎琢磨的开局
先上网搜了一圈,关键词敲了“AI预测未来”,结果蹦出几百条新闻和视频。我点开几个,看着专家讲得头头是道,什么AI会取代工作、改变生活,可感觉离我太远,听着像天书。心想,得找个简单法子,就从手机下了一个热门的AI对话工具。输了个问题:“未来十年AI会咋样?”它回复了一堆技术名词,像“深度学习”“算法优化”,看得我一头雾水,直接关掉了。后来问了几个搞IT的朋友,他们都说现在AI工具花里胡哨,但实际用起来特别费劲,必须得慢慢来。
第二步:折腾来折腾去
我觉得光靠工具不行,得亲自捣鼓点实际的东西。就找了个免费的在线课程,标榜“零基础学AI”。跟着视频一步一步做,设置账号、点选设置项啥的。结果软件界面全是英文,图标都看不懂,折腾了俩小时,连个基本程序都跑不起来。差点放弃了,气呼呼地想摔键盘。晚上洗澡的时候琢磨着,不能这么硬刚,得换个思路。第二天去参加了个线下分享会,找了个真懂行的大佬聊了聊。他笑呵呵地说:“AI变化快是快,但不用怕,小老百姓能用的东西慢慢就普及了。”他推荐了一些专家报告,我回家下载了文档,一边查字典一边看。
这过程中,我还试着用AI生成过一段文章,想模仿专家口吻写个小报告:
- 输入“预测AI十年后”,它吐出一堆废话。
- 调整几次,总算凑出个勉强能读的段落,但感觉冷冰冰的。
- 对比专家报告,才发现差距太大,人家讲得更接地气。
这样来回几天,熬到凌晨眼都花了。
一步:搞明白点门道
熬了一周多,总算从报告里抠出点有用的。专家预测的那些变化,说白了就是未来十年,AI会像手机一样变得超普通。比如:
- 帮我们做家务、开车、甚至看病,不用再跑医院排长队。
- 工作模式会变,重复活儿机器管,人得学新技能。
- 但不会立马取代一切,得有过渡期,就像当年汽车代替马车。
我简单总结了个笔记贴墙上,自己看着都笑出声,感觉自己像个业余侦探。本来还计划做个AI模型测试,但设备和时间都不够,索性作罢。
整个过程给我最大的教训是,搞新东西别太急。年初公司搞了个AI试点项目,我就跟风申请过,结果忙活半天没人理。老板说数据差、风险高,团队又推卸责任。现在想想,专家预测得挺准,大变化是快来了,但小老百姓靠的是踏实实践,别一股脑儿跳进去。就像我家邻居老王,去年听信AI投资广告亏了一笔,现在整天哭穷。我可不想变成那样——踏实学点东西比啥都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