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写稿子差点把自己逼疯,三个小时憋不出八百字,手指头在键盘上空悬着,心说这日子没法过了。你们知道那种感觉?脑子里的想法糊成一锅粥,可就是倒不出来。我盯着空白文档发狠:必须找条活路!
撞墙三次才学会弯腰
一上来我就犯傻,直接把题目《AI写作提速指南》丢给AI生成工具。结果嘣出来一堆废话,什么“充分利用算法优势”、“优化提示词结构”,看着高端,实际屁用没有。气得我差点摔键盘——这玩意儿比我领导还会打官腔!
痛定思痛改策略。既然它不懂人话,我就拆骨头喂给它吃:抓过便签纸唰唰写——要口语化、带吐槽句式、举生活例子。再把之前写的爆款文章扔给它当参考,拍着桌子补了句:“别拽术语!当我姥姥能看懂才算数!”
- 结果你们猜怎么着?这回吐出来的稿子居然有七成能直接用
- 省掉最耗时的开荒环节,直接开改就行
流水线生产法真香
尝到甜头我开始玩大的。以前写文像老牛拉破车:查资料卡三天,写大纲磨两天,码正文熬通宵。现在直接把AI当生产队使唤:第一道工序让它扒二十篇爆款共性,第二道工序吐十个标题出来投票,第三道工序直接生成初稿框架。等我泡杯咖啡回来,文档里连小标题都排好队了。
最绝的是填内容环节。原先憋个案例要搜半天资料,现在直接喊话:“举个程序员被AI气哭的例子,带键盘拟声词!”三秒钟后就有现成段子能用,比点外卖还快。
驯兽师才是终极奥义
用顺手后发现诀窍:得把AI当实习生训。开头让它写两百字,不行就掐着重写。某次改到第五版时突然开窍:不是它不行,是我指令太模糊!“换掉所有四字成语”、“把这段改出东北唠嗑味”这类具体要求甩过去,效果立竿见影。
现在养成个变态习惯:看到生成结果先删三分之一废话。有次随手删掉“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背景下”这句开场白,后面的内容居然更带劲。果然机器也欠收拾!
折腾半月总结出真谛:别指望AI当作家,它就是台人形打字机。你想让它跑得快,自己得先学会喊口令。现在我写稿就像指挥交响乐——大纲是乐谱,案例是音符,改稿手势就是指挥棒。昨天试着用这套流程,午饭前居然憋出两篇能用的初稿,放以前得熬通宵!
(刚从键盘上抬头发现闺女在啃充电线...果然省下的时间都用来当奶爸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