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写东西时就琢磨着,为啥我折腾了八百遍的设计稿,用户用起来还是磕磕绊绊的?气得我把鼠标一摔,干脆从头复盘。
第一版搞完自己都看不下去
那天憋了一下午,吭哧吭哧搞了个自认为贼牛X的页面,导航栏整得花里胡哨,动态特效咣咣往上堆。结果发给同事小王看,他划拉两下屏幕就懵了,皱着眉头问我:“哥,这‘个人中心’图标藏哪个犄角旮旯?”我自己再一瞅,嚯,那图标缩得比蚂蚁还小,颜色跟背景都快融为一体了!
跑去用户那儿蹲点偷看
不服气,带着笔记本猫在用户测试室后面偷看。有个大姐点外卖页面,手指头悬在半空愣是五六秒没动,嘴里嘀嘀咕咕:“‘确认下单’是哪个...红的还是绿的?”当时我脸就绿了——敢情我死抠样式,把最重要的按钮做得还没广告图显眼!立马在本子上狂写:第一关键:让用户闭着眼都能摸到想点的东西!
回家路上越想越不对劲,打开手机划拉那些用得顺手的APP,突然发现个规律:
- 微信那个绿色“发送”钮,简直像在喊“戳我戳我”
- 淘宝付款按钮直接糊你脸上,生怕你找不到
- 连楼下生鲜APP都知道把“结算”框涂成番茄红
推倒重来搞减法
第二天把设计稿全清了,先拿马克笔在白板上鬼画符:
- 抄起手机点外卖过程录屏,0.5倍速盯着看,用户手指总在哪儿犹豫?
- 把“立即购买”“加入收藏”这些按钮字号直接调到最大,加粗加阴影
- 砍掉七成花哨边框,留白多到能跑马
改完发给朋友老李看,他微信秒回:“这版舒服,界面花得晃眼!”——得,反面教材认证成功。
四颗救命稻草
折腾半个月总算悟了,好设计根本不是炫技:
- 别让用户动脑子找按钮:核心操作得像黑夜里的萤火虫
- 字大点能救命:上次看见隔壁张大爷眯着眼戳屏幕,我差点把字体调到老年模式
- 留白才是亲爹:元素挤得跟早高峰地铁似的,谁瞅着都心慌
- 动线跟着直觉走:从点餐到付款,路径直得跟滑梯一样
现在做新页面先问自己:老大爷看得清吗?小孩点得准吗?着急时三秒能找到按钮吗?你猜怎么着,后台投诉率直接砍半!
刚把优化后的数据甩给老板看,他端着保温杯悠悠飘过:“早该这么整了嘛”——得,下个月奶茶预算估计又悬了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