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儿个就唠唠我自己是怎么鼓捣AI学习总结的,都是踩过坑的实在话。一开始我也抓瞎,学的东西像一锅粥,回头想找点儿干货脑子一片空白。后来慢慢摸索出这五步笨办法,现在回看记录可太省心了!
第一步:扒拉资料像捡破烂
甭管是听课截图、文章链接还是半夜冒出的点子,直接往手机备忘录里甩。上周刷到个降维算法的讲解视频,立马暂停咔嚓截图;前天在咖啡店突然想通强化学习怎么建模,赶紧语音转文字存下来。别管整齐不整齐,先囤着!我就专门建了个叫“AI破烂王”的文件夹,现在里面躺着三百多条零碎。
第二步:抓头发憋出几个筐
等周末扒拉我那堆“破烂”,发现全是散兵游勇。干脆摊开平板划拉分类:基础公式、实战代码、坑爹报错、行业八卦、下一步计划。之前存的卷积神经网络推导图扔进“烧脑公式”,调试GAN崩了的报错截图塞“踩雷专区”,分类用手机便签画得歪歪扭扭,但这筐总算有了!
第三步:挑干货上砧板
整理文件夹简直像炖汤——大火猛料煮干了才算数。上周整理“优化算法”类,把七条零碎笔记揉成一段人话:“搞懂随机梯度下降就行,Adam等于开车带导航还自动换挡”。公式推导图删掉花哨的,只留核心三步流程图。用红字标出关键结论,比如“调batch_size比改学习率管用”,字体加粗怼屏幕上!
第四步:摔过跤的地方刻个字
这块儿最重要!翻笔记看见上个月写代码把数据归一化忘了,结果训练三天出渣渣。当时气得拍了键盘,现在专门用荧光色框住“数据!数据!数据!重要事喊三遍”。还有被大佬文章忽悠去试新技术,结果项目延期两星期,血泪教训后面跟三个大叹号。现在回看这些标记,比教程管用一百倍!
第五步:闹钟响了就翻旧账
别让总结吃灰!我在手机日历定了每月20号晚上八点闹钟,雷打不动翻上个月笔记。上周看三月份写的Transformer发现当时觉得深奥的概念现在居然能讲明白,直接更新了条语音备注:“注意力机制本质是动态加权,别被公式唬住”。旧笔记被划得乱七八糟才证明真用上了!
说实话这法子刚开始真费劲巴拉,但坚持半年发现查资料快了,跟人唠技术也有底气。现在回看三月被pytorch报错虐到失眠的记录,还能乐出声:这不成长证据嘛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