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得好好唠唠这个微信公众号开发,真的是坑多到能绊倒一头牛!前几天接了个活儿,要给客户做个自动回复加素材管理的功能,本来想着微信开放平台文档那么全,肯定手到擒来?结果啪啪打脸,差点没给我整秃了!现在就把我这趟栽坑爬坑的血泪史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你们听,就仨坑,坑坑要命!
第一个大坑:Access Token这个祖宗!
一开始嘛图省事,我直接偷了个懒。在后台搞了个按钮,用户一点,我就现场去微信那儿申请个 Access Token,拿来调用接口上传素材。测试的时候嘛点一下,成了!再点一下,又成了!美滋滋,觉得稳了。结果你猜咋着?客户那边一用,高峰期操作频繁了点,完犊子了!微信那边直接给我甩回来一个错误,告诉我 API 调用太频繁被限流了!我当时就懵圈了,后台一看日志,满屏的红色报错。这才醒过味儿来,Access Token 这玩意儿哪能每次都去微信那儿现要?它每小时限制只能获取那么几次!你每次都现要,次数一眨眼就超了,人家微信能给你好脸色看?饿得嗷嗷叫的流浪猫都没我申请得勤!
我咋填坑的?
- 赶紧改:立刻整个全局缓存伺候着。服务器启动的时候,麻溜地先去微信那儿把 Token 请回来,然后恭恭敬敬地供在内存里。
- 定闹钟:掐指一算,这宝贝儿7千2百秒(俩小时)就过期?不行,得提前点儿续上!直接写个定时器,每隔7100秒,就是差100秒到俩小时的时候,自动悄咪咪去微信那儿把新的 Token 换回来。这样内存里存着的那个,永远都是新鲜的,随用随取,再也不用担心点按钮点爆了!
第二个深坑:消息体这犟骨头!
Access Token 刚搞定,心想总算能喘口气了。接着捣鼓接收用户消息这事儿。微信给你发用户消息是个 POST 请求,数据塞在 XML 格式里。我一开始也傻,看见 Content-Type 是 XML,也没多想,就用个常规的 XML 解析库咔咔一顿解析,想着把用户发的文字掏出来。解析的时候没毛病,各种节点属性都整整齐齐的。可轮到我要给用户回消息了,格式要求也是 XML,我照葫芦画瓢组装了个结构,信心满满地塞回去。结果微信那边直接不认!后台日志干巴巴显示个:「消息体格式错误」。我?反复对比文档八百遍,标签大小写没错?属性顺序好像也对?急得我直薅头发!咋办?拿微信官方给的空模板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扣,总算发现了致命细节:微信这 XML 要求贼奇葩,标签名和属性名大小写敏感不说,里面的文本内容还必须要用特殊标签包起来!跟我想当然写的根本不一样!人家微信认死理儿,就按它的标准来。
血泪
- 别犟,抄! 老老实实把官方提供的消息模板复制粘贴过来,就在那基础上改内容,一个空格都别乱动!
- 大小写是爸爸: <ToUserName> 和 <tousername> 在微信眼里,就是俩完全不同的东西!眼睛瞪圆了看清楚。
- 特殊标签不能少: 回复文本消息时,用户发的内容必须包在 <![CDATA[这里放用户说的话]]> 里面,不然中文符号铁定乱码或者报错!我就栽这儿了。
第三个暗坑:接口超时这慢郎中!
前面两坑跳过,感觉功德圆满了?准备上线前做个压力测试。模拟一堆用户同时给公众号发消息,我的服务器负责接收微信请求,再调我的后台接口处理用户消息,组装回复给微信。测试一开始挺流量慢慢加,扛得住。等请求量突然嗷一下冲上去,坏菜了!微信那边开始给我报:「该公众号服务暂时不可用」。我这边服务器 CPU 直接拉满,监控一看,后台处理接口那边卡成了蜗牛,响应时间飙上天。微信这头可没耐心等你!它等个5秒(好像是?反正很短)要是收不到你服务器任何回音,它就默认你服务挂了,直接掐断链接,还会在后台标记你服务不可用一段时间!然后用户那边就会看到公众号“失灵了”,投诉电话能把客户打爆!
我的补锅大法:
- 快问快答! 收到微信的消息请求后,啥都别干,先火速给它回个 HTTP 200 OK! 告诉它“喂老兄,我收到你消息了!”。这样微信就知道你服务还在喘气。
- 后台慢慢磨: 回了200之后,再另起一个异步的线程或者任务,慢条斯理地去处理具体的业务逻辑(比如查数据库、拼回复)。处理好了,再自己拿着之前存下来的信息组装回复,主动去调用微信的客服接口给用户发消息。记住,微信给你发请求,和你主动给微信发消息,走的是两条线!别混了。
- 监控要跟上: 这个异步处理的服务一定一定要加监控!看它有没有失败,耗时多久,别活干失败了都不知道,用户还眼巴巴等着。
行,这仨坑差点没把我老腰闪断!总结起来就是:Token 要缓存用,消息模板照抄别逞能,微信消息一到先秒回再干活! 微信公众号开发,文档是有,但坑全藏在执行细节里。兄弟们引以为戒,别像我一样灰头土脸才学会!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