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立育人平台:学校和图书馆强强联手
互联网时代,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加强高校育人工作?
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,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变量。高校能否有效利用网络平台来加强育人工作,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至关重要。
双向奔赴,高校思政工作与网络平台的破冰之旅
高校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网络文化的实效性,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,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、新阵地。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网络思政课建设,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形式,增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吸引力、感染力和实效性。高校还应通过网络平台构建师生交流互动平台,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,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类别 | 培养目标 | 措施 |
网络思政课建设 | 提高学生网络素养,坚定理想信念 | 开设网络思政课程,整合优质网络资源,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形式。 |
网络文化建设 | 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 |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,积极开展网络文化活动,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。 |
师生交流互动 | 搭建师生交流互动平台 | 建立网络交流平台,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,增进师生感情,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。 |
完善家庭教育指导,构建协同育人新篇章
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学校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指导职能,提升家庭教育质量,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。
家校社协同育人,谱写教育新篇章
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,是建立在家庭、学校、社会三方密切配合的基础上,充分发挥各自优势,形成合力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学校要主动与家长、社区沟通协商,制定协同育人计划,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,形成育人合力。
参与方 | 职责 |
学校 | 制定育人计划,加强家校沟通,组织开展育人活动。 |
家长 | 配合学校实施育人计划,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,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。 |
社会 | 提供资源和支持,参与育人活动,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氛围。 |
党建引领,学生社区服务育人体系建设新探索
高校党委要发挥政治优势,推进党建与育人工作深度融合,切实发挥学生公寓育人功能。要构建学生社区服务育人体系,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,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。
育人功能的延伸,校园社区服务新征程
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。高校要利用学生公寓这一育人阵地,开展形式多样的育人活动,提高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。要积极构建学生社区服务育人体系,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,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。
育人阵地 | 育人方式 | 成效 |
学生公寓 |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,营造良好育人氛围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 | 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,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,塑造学生健全人格。 |
社区服务 |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,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,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。 | 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,拓宽学生视野,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。 |
协同育人新模式,校地融合促发展
高校要立足地方,主动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,建立校地协同育人机制,充分发挥高校和地方的各自优势,共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校企合作,搭建育人新桥梁
高校要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,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。通过产学研结合,将企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,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合作方 | 合作方式 | 成效 |
地方政府 | 提供政策支持,建立校地合作平台,促进校地资源共享。 | 深化校地合作,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,提升高校服务地方能力。 |
企业 | 提供实习机会,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,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。 |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,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。 |
各位读者,你们认为学校和图书馆在搭建育人平台方面应该如何协同配合呢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观点,让我们共同探讨这个重要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