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啥想到去试水AI培训班?
这事儿还得从上个月底说起。我当时刷视频,老是刷到昆明本地那种“三个月包你成AI大神,学完直接上岗”的广告,说得贼诱人。我寻思,自己平时也爱捣鼓点技术,但都是野路子瞎琢磨,要是真有个系统的地方学学,搞不好能少走点弯路。抱着这种想法,我开始到处打听昆明本地的AI培训机构靠不靠谱。
真去踩点了三家!
我没敢光看广告,得实地看看。礼拜六花了一整天,按导航跑了三家口碑还算可以的,两家在写字楼,一家藏在创业园区里头。
第一家:刚进门,前台小妹热情得不得了,一口一个哥,又是倒水又是给资料。坐那等了快二十分钟才见着所谓的“金牌讲师”。那老师一上来就给我画大饼,说什么学完他们课,出去就是稀缺人才,月薪轻松过万,还给我看了一堆“学员成功案例”(后来想想,估计P的都没少)。我问他们用什么机器学,结果带去看的机房,那批电脑的显卡,还没我自己打游戏的笔记本强,风扇嗡嗡响得像拖拉机。我心想这能跑得动AI模型?学费张口就是小两万,时间还不短。这第一印象,感觉水分太大。
第二家:地方看着挺新,装修也挺科技感。接待我的顾问,一听我问之前学员学得怎么样,就业率如何,就开始跟我绕弯子,说要看个人努力,跟他们合作的企业“资源丰富”…死活不肯给个具体数据或学员反馈看看。课程介绍写得花里胡哨,啥“深度学习”、“神经网络”、“大模型实战”,听名字挺唬人,但我偷偷瞄了一眼他们正在上课的教室,里面学生一大半在发呆、刷手机,老师就对着PPT念经。氛围有点怪,感觉不太扎实。
第三家:藏在创业园的一个角落,门脸不大。环境比前两家朴素多了,有点像大学实验室。接待的老师看着比较实在,没急着推销,先问我自己现在懂多少,想学来做聊了聊,感觉是比较清楚。我问能不能试听,结果真给安排了后半节课。进去听了一会儿,讲的是教你怎么用个开源工具做图像识别(就是AI画画、识别图片那种)。讲得还行,但动手操作时问题来了,提供的云平台卡得要命,加载个模型慢吞吞,十来分钟过去了还没跑起来,几个学员在那干瞪眼,老师也手忙脚乱地查问题。下课后特意问了两个学员,一个小哥偷偷说:“学费倒是不贵,但设备三天两头出问题,实操时间缩水不少。”另一个说:“内容还行,但感觉进度有点拖。”
找了个真学员掏心窝子聊
看完这三家,心里反而更没底了。广告吹上天,现场看着有点悬。后来通过朋友介绍,还真约到了一个刚从昆明某大牌机构学完的小张,出来请他喝了杯咖啡。
小张跟我吐槽:“哥,说实在的,水分有点大。”
- “教的东西,要么太老,要么太浅。” 他说,花了快三万块学的,好多理论现在网上教程免费还讲得更透。实战项目用的数据集都是公开的那种练手级的,跟企业里玩的复杂数据完全两码事。
- “说好的名师,一个月后就换人。” 当初冲着一个知名大学老师去的,结果就开头一个月是,后来换了个年轻老师,经验明显不足,遇到复杂点的问题得现查资料。
- “就业推荐约等于无!” 结课后就给扔了个几个公司的名字,让投简历试试,后续啥支持没有。他自己海投才找到现在的工作。
- 最坑的是“分期付款”, 合同里的坑比代码bug还多!说好的什么优惠,结果变成贷款,搞得他头几个月工资一大半得还学费。
他还给我看了个学员内部的小群,好多人都在抱怨退费难,学完了感觉不值,甚至有人学了半截机构关门跑路了!听得我后背发凉。
退而求自己折腾!
听完小张的血泪史,我是彻底断了报班的念想。这价格,这风险,这不靠谱程度,实在不值当。回头想想,培训班的本质是速成和贩卖焦虑。他们赶鸭子上架似的塞给你知识碎片,而不是教会你钓鱼(学习新知识)的能力。真不如自己扎扎实实来。
我现在的学习方案是:
- 打基础: 找经典的教材,配上国外名校的公开课视频(带字幕那种),慢慢啃。理解数学原理和核心概念。
- 动手做: 在云服务租个按小时算的服务器,要用的时候再开。照着项目教程一步步做,从简单的图像识别开始,再试聊天机器人。
- 看社区: 遇到卡壳的地方,就去程序员论坛发帖问,或者看看别人的解答。大佬们分享的实战经验比培训班PPT实在多了。
- 玩开源: GitHub上扒拉有趣的项目代码下来读、试着改,理解高手是怎么写的。
进度虽然比培训班号称的慢多了,但心里特别踏实!每搞懂一个点,都清清楚楚。钱省了不老少,更重要的是,自己摸索过程里踩的坑、学的方法,才是以后能一直用的真本事。花几万块去买个心理安慰,真不如自己当个认真的“野生程序员”。昨天刷朋友圈,好巧不巧又看到当初踩点的一家机构广告,学费居然又涨了五千!我赶紧划走,呵呵一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