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个月老板突然扔来个活,说新接的开发区路网项目周期太紧,让我试试最近挺火的AI设计软件。说实话我当时心里直打鼓——机器画图能靠谱吗?可看着手里三套方案不到15天的死线,硬着头皮也得试试。
原始流程有多折腾?
以前搞道路设计像在拼体力马拉松:
- 早上九点蹲在CAD前画中心线,鼠标移到手抽筋
- 对照地形图手动拉纵坡,算个标高得切五个软件
- 管线和绿化带打架?同事吵半小时才发现是图层叠错了
光是西区那两条主干道,三个老手趴了两周才出第一版,交出去还被甲方怼转弯半径不对。
AI工具上手实录
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,我打开了某云设计平台(名字不提了反正都那几家):
第一天下午:
把测绘院发来的地形图直接拖进窗口,软件自己识别出等高线。我在地图上戳了几个关键点,AI唰地甩出三条线路方案,连红线范围都标好了。
第二天要命的纵坡:
以前调个坡度得翻规范查半天,这回直接框选起终点,设定了个坡度浮动值。结果AI把整条路拆成8段自动调坡,排水沟位置自己对齐了标高,省了我两罐红牛。
第三天打架现场:
最怕的管线冲突来了!燃气和污水管在交叉口顶牛,我点了个“管线优化”按钮。这货居然把污水管绕了个S弯,还留出检修口间距——要搁以前我得重画两小时。
翻车事故簿
当然也有血压飙升时刻:
- 有段路AI非要把行道树栽在消防栓正上方,警告弹了五次才改
- 给路口渠化时,导流岛画得跟扭麻花似的,手动拉了七八次
- 算土方量突然多出三千方,检查发现是地形图有个凹陷没识别
效率账本大公开
交图时掐表算了笔账:
西区2.3公里路网
原来人工组:方案25天 → AI组:10天出图
改图噩梦
原流程:甲方让加非机动车道,重调三天 → AI输入参数2小时搞定
最意外的是土方计算,AI结合卫星图做的挖填平衡,比我们手算还省了15%预算。
但实话实说,那版施工图还是人工收尾的——AI画的雨水口连接管径全偏小,这要真按它的来,明年雨季开发区非得变游泳池不可!
现在项目落地了,总结起来就像带了个莽撞的新人:它能一夜画完你三天工作量,可关键细节你还得盯着它后脑勺。不过下次再接急单,我肯定会把AI塞进项目组里当苦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