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刷手机突然看到个AI阅读器的广告,说什么能智能总结还能划重点,我心说这不扯吗?顺手就下载了装手机里,结果第一回打开直接给我整懵了——满屏花里胡哨的功能按钮,跟开飞机驾驶舱似的。得,硬着头皮点开某篇五千字的行业分析,拇指往下一滑,嚯!右边突然弹出个总结框,三行字把人家核心观点捋得明明白白。
二傻子操作实录
第二天赶地铁时想再试试,攥着手机晃晃悠悠戳开篇技术文档。本想用语音朗读,手残点成"要点提炼",结果屏幕歘歘歘自动标出十几段黄底高亮,跟萤火虫开会似的。正想骂这破功能乱划重点,定睛一看居然全是关键参数说明。最邪门的是底部生成个思维导图,我都没碰这功能!
- 当场测试摘要准确率:随机抽三段让AI重写
- 拿半小时前的会议纪要喂给它
- 故意塞了篇狗屁不通的软文
您猜怎么着?会议纪要愣被整理成带小标题的正式报告;那篇垃圾软文被扒得只剩两句有用信息;随机摘要试验发现个规律——超过二十页的PDF反而提炼得更精准,你说这上哪儿说理去?
真香暴击现场
上周写产品方案时彻底被收服了。往常看竞品资料得瘫在椅子上薅头发,这回直接把十份PDF全拖进阅读器。最离谱的操作来了:在搜索框敲"用户画像对比",五家竞品的用户特征、消费层级、行为偏好自动生成对比表格,连颜色区分都给安排上。我端着咖啡杯的手抖得跟帕金森似的——这玩意儿至少省我六个钟头!
昨儿个终于撞见短板。让它分析诗歌鉴赏,结果输出段机械式解读:"第三句运用比喻手法,第四句表达孤独情绪。"气得我当场拍桌大骂:"你当高考语文卷?" 但转头处理合同条款时,它又把违约责任条款拆得跟菜市场标价牌似的清晰,活脱像个精分的法律顾问。
用了整半个月总算摸清脾气:别指望它有文化审美,但当知识榨汁机是真带劲。现在看到三千字以上的文章就条件反射点右上角,这破软件早把我惯成废人了。昨天老板夸我方案写得快,我缩在电脑后头心虚得直冒汗——总不能说雇了个AI当枪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