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刷朋友圈看见有人用AI搞艺术创作,心里突然痒痒的。寻思着这玩意现在这么火,不自己折腾一下好像亏了。说干就干,我就开始了这场AI绘画的探险。
第一步:找家伙事儿
这玩意儿肯定不能硬来,得先找个趁手的工具。打开手机应用市场,直接搜“AI绘画”。嚯,蹦出来一大片,图标都花花绿绿的。
我手指头往下划拉半天,看见一个下载量贼高、评论里有人说“生成速度快”、“风格多”的,也没多想,点开就下了。装完一看图标还挺酷炫,心里有点儿小期待。
第二步:上手就懵圈
刚打开软件我就傻眼了。这界面,一堆看不懂的按钮和选框。啥叫“反向提示词”?“迭代步数”又是啥玩意儿?感觉像闯进了外星人的控制台。
管它!在提示词框里敲下我最想要的画面:“中国风,江南古镇,细雨绵绵,河边石阶,远处有一座弯拱桥,天上飞着几个古装美人”。想了想,又在风格选了“水墨画”。心想这下总该出个王炸了?信心满满地按了生成。
第三步:出来的啥玩意儿
等那进度条慢悠悠地爬完,我心都凉了半截。画是出来了,背景的古镇是有点那个意思,但天上飞的美人?直接给我整成三个屁股朝外坐着飞毯的胖子!脸糊成一团,古装看着像睡衣。我盯着屏幕笑了足有半分钟,这也太离谱了!
行,肯定是我没摸到门道。我开始试着调整那些乱七八糟的参数:
- 把“迭代步数”调高一点——让机器多想想。
- 在反向提示里使劲加料:“模糊的脸”、“多手多脚”、“畸形人体”、“恐怖谷效应”…心想这总能规避掉。
- 各种风格的按钮乱点一通:“赛博朋克”、“油画”、“浮世绘”…
每次生成都像开盲盒。有时能蹦出个惊艳的角落,比如古镇屋檐上的小兽特写;更多时候还是让人哭笑不得:石阶上长满了绿森森的猫眼,拱桥中间杵着个半身高的卡通娃娃…机器好像有自己的想法,还挺叛逆。
第四步:硬刚肖像权
画风景不行,我换个思路。把自己手机里的自拍怼进去,要求“转成文艺复兴油画风格”。机器吭哧瘪肚转半天,生成出来:脸像浮在面团上,眼神空洞得吓人。衣服的褶子倒是处理得挺有古典大师范儿,但整张脸有一种被熨斗烫平了的诡异感。
不服输,我祭出老婆大人最美的一张写真,提示词写上“绝美光影”、“完美侧颜”。结果?光影是挺绝,光打得人脸一半曝得雪白,另一半黑得跟锅底似的。“完美侧颜”?鼻子给我拉长了半寸,下巴歪到姥姥家去了。气得老婆直掐我:“你是不是故意丑化我?!”
第五步:意外闯入的异空间
就在我准备放弃,瞎输关键词时,神奇的事发生了。我记得提示词大概是:“深夜海底沉没的图书馆,幽蓝光线,水流中漂浮着打结的旧电线,神秘符号忽明忽暗”。也没抱啥期待。
结果图一出,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!真就一个巨大、破败、泡在水里的图书馆!高高的穹顶断了一半,歪斜的书架里漂出泛黄的书页和水草。光线透过不知名的深水打下来,水面之上甚至能看到模糊、扭曲的月亮倒影。那些打结的电线像深海怪物的触须,在书堆里蜿蜒。角落里隐隐约约有些暗红色的象形文字闪动…
这氛围感绝了! 根本不是我设想的样子,却比我想象中更震撼、更诡异、更有故事。我像不小心窥探到了某个失落文明的记忆片段。
折腾完了,想唠唠
这一晚上下来,我算明白了。AI绘画就是个不讲武德的盒子。你自以为想得清清楚楚,给它个“标准答案”,它偏要叛逆,整些幺蛾子气死你。
但有时,就当你随便丢个模糊念头进去,它反而能一头扎进你脑海深处,打捞出一些你自己都没意识到的、光怪陆离的碎片——就像那个深海图书馆。
老婆凑过来看我那张成果,说:“这不就是AI的‘里世界’吗?根本不在乎你想它自己在那儿狂野生长。” 这话点醒了我。玩AI画画,别老想着当指挥。不如放下执念,当个探索者,看它能从代码和数据流的缝隙里,给我们挖出什么样的异度空间。这片“里世界”,疯是真疯,美也是真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