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心血来潮想学AI数据分析,结果一搜培训机构,直接给我整懵圈了。首页广告像牛皮癣似的弹出来七八家,个个都写着"速成就业""名师辅导",看得我眼花缭乱。
先被广告忽悠瘸了
随手填了某家的咨询表,好家伙,凌晨一点还能接到销售电话。电话那头小嘴叭叭的:"哥你现在报名能省两千!我们学员都进字节跳动了!"我愣是没插上话,说考虑考虑,结果第二天微信被轰炸了二十几条60秒语音方阵。
踩坑收获:- 填电话=开通挨骂服务
- 凌晨骚扰的根本不是啥正经机构
扒了三天老底
这回学精了,直接搜机构黑料。潜伏在学员群里蹲到半夜,真逮着几个毕业的。问就业情况,有人说"课程刚结束机构就把群解散了",还有个兄弟发来截图,他问老师问题,三天后才回个"在忙"。
最搞笑是查师资背景。某家官网挂着个谷歌总监的头像,用百度识图一搜——好嘛是国外某付费图库的模特。
踩坑收获:- 官网就业案例可能是P图
- 老师简历可能比我的脸还干净
试听课现原形
咬牙试听了三家所谓的王牌课程。第一家老师全程念PPT,代码都没打开过;第二家讲师口音重得让我怀疑在听方言电台;第三家倒是有实操,结果老师自己敲错代码,现场表演了半小时debug。
最绝的是有家机构课程大纲写着"AI前沿技术",试听课内容居然是教怎么用Excel筛选数据。我当场在屏幕前笑出猪叫。
的救命稻草
逮着个真话的:在豆瓣小组扒到个五年老帖。楼主直接甩出机构合同陷阱截图——原来号称"包就业"的条款写着"成功标准是发3次简历",退款条件要"连续三十天打卡记录",这比上班考勤还狠。
现在电脑便签贴着我整理的避坑清单:
- 合同里藏着妖怪条款
- 试听课必须亲手敲代码
- 就业数据要具体到姓名岗位
- 分期付款的千万别碰
折腾两周总算报上名了。昨天刚上完第一节,老师当场演示用python处理淘宝购买记录,还教我们扒出自己去年双十一有多败家。这不比听PPT得劲多了?
报完课最大的感想:买课比买保健品还刺激,毕竟保健品吃不死人,垃圾课程能掏空钱包还学个寂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