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零开始折腾
上个月,我在屋里捣鼓一个小AI项目,想训练些图片识别模型。刚开始就用家里那个老路由器连着几台电脑,结果模型卡得像蜗牛爬。气得我决定从头摸清AI基础设施到底有哪些网络,省得再犯傻。
先上网搜资料,发现乱七八糟啥都有。我没耐心,就直接动手拆了家里那个破网络架。找邻居借了俩旧路由器,加上自己的一堆破线缆。接上第一台电脑时,网速没快,反而老掉线。折腾半天,才搞懂AI基础网络分三块:内部数据传输网、训练专用网和外部云链接网。内部网要连服务器和GPU,训练网处理大批量模型传输,云网则连到网上资源。
设备选择踩坑记
弄明白网络分类后,我开始换设备。以为买贵点的就行,就去了电子市场。瞎买了个名牌大号交换机,结果型号不匹配,一插电就冒烟。心疼,几百块打水漂了。查资料发现,选设备要看俩点:带宽带宽再带宽,还有兼容性。比如GPU之间的传输网,必须用高带宽交换机;云链接网得要路由器支持快传。
接着又买了新设备:换个便宜但高带宽的交换机,补了个兼容性强的路由器。这回组装时,学乖了,边测边试。一接GPU服务器,速度蹭蹭上去了。但问题来了,电线太乱,绊得人差点摔跤。这就是设备选择的坑:别光看牌子,得实地量尺寸,免得走线挤成一团。
终于搞定避坑指南
忙活几周后,我的小AI项目终于顺溜了。总结这套实践,关键就是:先摸清网络类型,再动手买设备。避坑贴士:
- 带宽别抠门,选高速号的。
- 试装前务必核对兼容性,省得烧设备。
- 走线别堆太密,预留空间防磕碰。
现在回头想想,一开始要是别这么莽,省下钱可以多喝几杯奶茶。反正吃一堑长一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