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收拾评论区,发现不少读者嚷嚷技术文章太硬核,明明标题写着“小白教程”,点进来还是满屏专业名词。正巧上周收到出版社编辑的邮件:“你这本书第三章的示例代码能不能再通俗点?审稿人说像在读论文。”
准备开刀手术
干脆把去年写的《Python自动化入门》整本书拉出来开刀。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“创建实例”改成“造个新工具”,“定义函数”直接说“写个小功能”。最狠的是把“面向对象编程”五个字替换成“把功能分类打包”。
实操现场翻车
先拿书中这段开涮:
- 原文:“通过实例化WebDriver对象创建浏览器实例”
- 改完:“让电脑自动打开浏览器窗口”
在技术群里丢出修改版,马上有人跳脚:“你把Selenium框架底层实现全藏起来了!”。但转头就有三个新人冒泡:“早这么写多我上个月卡在环境配置整礼拜!”
边改边吐血
改到文件操作章节时真是抓狂:“*模块”改成“找文件的小工具”,“try-except异常处理”写成“给代码买个保险”。改着改着突然发现三十多页的附录全得废掉——那些API参考文档根本没法口语化!
- 下午两点改到凌晨一点
- 喝光两罐红牛三包辣条
- 对着“递归函数”这个词发了半小时呆
- 改成“自己调用自己的套娃操作”
第二天把改好的第三章发给编辑,中午就收到语音轰炸:“这就对了嘛刚才让行政大姐试读,她说终于看懂怎么自动整理Excel了!”
血泪总结
- 别怕被技术大佬喷:人家骂得越狠,小白学得越欢
- 动词才是亲兄弟:“执行代码”远不如“让代码跑起来”带劲
- 把术语当仇人:看见“抽象类”就改成“通用模板”
现在盯着书架上前年写的技术博客,恨不得抽自己两巴掌:满篇“优雅的解决方案”、“高效的实现逻辑”,跟电线杆上的老军医广告似的。今天开始全部重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