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,有个读者在评论区问我,非遗文化网站咋搞才好看?我正好最近在设计一个类似的玩意儿,就分享一下我的折腾过程。从头到尾,我就是一个瞎摸的状态。
一开始啥都不懂
我手上有个小项目,需要做个关于非遗文化的网站。当时,我脑子里一片空白,就打开电脑,看了一圈别人做的样子。结果发现啥样的都有,有的颜色花里胡哨,看得人眼花,有的布局乱得像个杂货铺。我想,这非遗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,网站不好看,人家谁愿意点进来?我就开始瞎琢磨:设计好看点,不就靠几个小技巧嘛我总结出四个点,打算试试。
动手试试这4个技巧
我先开始动手画草图,整个过程就是一步步来。
第一个技巧:多用传统元素。非遗嘛就得有那些传统味儿。我找了个颜色盘,试了一圈老古早的调调,比如红色、金色啥的。结果一开始搞得太浓了,用户说看久了眼睛疼。我就减了色,只加了个红边框和小花边儿,页面立刻清爽了。这招真管用!
第二个技巧:布局简单别啰嗦。我把内容塞得密密麻麻,用户反馈说“看得头晕”。我重新摆了摆,把大文字放中间,图片放小点,空出地方来,就跟老书摊一样。这下好了,用户说“一下就能找到想看的东西”。
第三个技巧:加点小互动。网站不动,人家就点开看完。我试着弄了几个按钮,比如“点我看看非遗故事”,点下去能弹出小视频。我用了些基本工具,做了个动态效果,看起来不突兀,用户玩儿得还挺欢。
第四个技巧:图片选合适的。一开始找图,挑了些现代感强的,读者吐槽说“没那个味儿”。我改用了手工艺的实拍照,磨了磨边,搞成怀旧风,结果反馈说“真像走进了老作坊”。这几个技巧套上去,页面美感嗖嗖往上窜。
整出个样子
试完这些技巧,我把网站上线了,看看效果。用户留言说“这网站好看多了”,还有人转发了我的文章。这事让我想起去年做项目时,同事都嫌我动作慢,说我“搞不懂就别折腾了”。但我偏不信邪,自己闷头搞出来,拿到他们面前,个个闭嘴了。这网站成了我的小骄傲,现在我还常检查着,看哪里还能磨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