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突然想折腾登录页的设计,因为上周被用户吐槽我们的登录流程太复杂了。我寻思着,要不做个对比测试?看看到底哪种布局最能留住人。
第一步:翻出常见的三种布局
我先打开电脑,把主流网站的登录页全截图存了个文件夹。边看边骂:“靠,这些设计咋长得都差不多?”拎出三种最常见的样子:
- 经典款:账号密码框直接怼脸上,底下塞个“忘记密码”超小字
- 社交大佬款:微信/微博/GitHub登录按钮占半个屏幕,自家登录框缩在角落
- 分步走款:先让输邮箱,点下一步再蹦出密码框
第二步:抄起原型工具硬肝
打开设计软件就开始生撸界面,每个布局做两版不同配色。搞到半夜三点眼睛发直,嘴里念叨:“这破按钮位置调了八遍还是歪的...”总算弄出六套能点的原型,截图发设计群里立马被同事嘲讽:“你这色搭配得跟西红柿炒鸡蛋似的”
第三步:抓人当小白鼠
第二天强行在办公室拦人测试:实习生小张刚接水回来就被我按在工位上,行政王姐午休时被我忽悠着点了十分钟屏幕,连扫地阿姨都被迫选了“哪个界面看着顺眼”。测试时偷偷录屏,发现个贼好笑的事:七成人输完邮箱下意识在键盘敲回车,结果分步走界面卡这儿了——下一步按钮得用鼠标点!
硬核数据打架时间
收集完两百多条记录开始拉Excel表,盯着数字直接懵圈:
- 经典款的放弃率高达45%,用户老把密码框当搜索框用
- 社交登录的转化倒是高,结果50岁以上的用户集体抓瞎:“微博图标是那个狗头吗?”
- 分步走数据最骚:年轻用户完成速度比乌龟爬还慢,中年人反而咔咔就登进去了
折腾一圈终于开窍:哪有什么万能布局!金融类产品得分步走防手滑,游戏社区得上超大微信登录按钮,政府网站还得靠老土的经典款。
收工回家瘫沙发上刷手机,突然发现银行APP更新了分步登录页。手指悬在屏幕前纠结了三秒,默默卸载了它——鬼记得三年前设的密码是啥!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