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在电脑前啃面包的时候突然琢磨,咱这种老旅游博主天天发朋友圈有啥意思?干脆整个公众号试试水!结果折腾三个月下来嚯,流量跟坐火箭似的往上窜,今儿就跟大伙唠唠我这土法子怎么玩转的。
先说说我犯傻的开局
刚起步那会儿真是两眼一抹黑。拿着手机咔咔拍完景区照片,直接往朋友圈九宫格里一怼,撑死三十来个点赞。有回发了个绝版小众徒步路线,评论区炸出二十多个问具体地址的,第二天全在朋友圈@我催攻略。当时大腿一拍:这不把流量全漏地沟里了吗?
摔了仨跟头才摸到门道
头个月跟头把式整了三回:
- 第一次傻呵呵光发风景照,阅读量还没我早餐店买的煎饼芝麻多
- 第二次写干货攻略没分段,读者留言说"字多得像蚂蚁搬家"
- 第三次放了个模糊路线图,当天后台收到四十多条骂街
气得我把键盘一推,蹲阳台抽了半包烟才缓过来。
死磕出流量密码
后来真给逼出邪招了:
- 把压箱底的民宿砍价录音剪成60秒语音
- 手绘景区逃票路线图(当然划掉关键部分)
- 凌晨蹲在黄山顶拿冻僵的手指拍云海延时
最狠那次带着感冒爬泰山,裹着军大衣测日出时间,结果温度计滚下山崖。转头把囧事写成《海拔1545米丢人实录》,当天阅读直接破万,粉丝群里全在哈哈哈。
藏了个暴利私货
上个月试探着接了首个景区广告。没直愣愣硬推,把推广藏进《景区厕所测评指南》里:
- 正经分析第三卫生间的母婴台尺寸
- 偷拍清洁工吐槽纸篓的设计缺陷
- 提了嘴赞助景区的感应水龙头真灵敏
金主爸爸看到转化率时惊得连发三个红包,粉丝还追着催更下期厕所测评。
现在躺着收钱的日子
昨天蹲马桶时刷后台数据自己都吓一跳:
- 本地景区合作从求爷爷告奶奶变成周周被请吃饭
- 旅游旺季躺床上接定制攻略订单接到手软
- 去年此时啃面包 今年在洱海边嗦米线写推文
要我说公众号这玩意儿就像泡菜坛子,舍得往里扔真材实料,时间到了自然飘香。那些藏衣柜的游客照、备忘录里的砍价绝招,可都是真金白银的流量密码!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