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接手成都中能能源这个公众号的时候,我心想不就是发发文章嘛能源公司能有多复杂?结果一脚踩进坑里才明白,新手没点儿心理准备真扛不住。
一、自以为是套模板
我先照搬以前做时尚号的老套路,整了个“全球新能源十大趋势”的头条。结果甲方看完直接打回来:“我们要讲的是四川本地的光伏补贴政策”。得,连夜把国际能源署报告扔垃圾桶,蹲在省发改委官网抠了四小时政策文件。
二、排版踩了大雷
顺手用了惯常的活泼表情包和动图,第二天就被行政部主任打电话骂:“我们是正经国企!那个会扭屁股的太阳花赶紧删掉!” 灰溜溜重做的时候,发现他们连标题字号都要按红头文件标准——宋体二号加粗,正文仿宋三号。
- 踩坑1:把行业号当生活号做
- 踩坑2:没摸清国企审美红线
- 踩坑3:以为政策文件复制粘贴就行(实际得把50页PDF嚼碎了重写)
三、审批链条要命长
最崩溃的是发稿流程。普通企业三审够用了,这儿硬生生搞出六道关卡:经办人核内容→部门主任查数据→分管领导把政治关→行政部调格式→党办看意识形态→总经理签字。有次追着七个人跑了两天才凑齐签名,稿子里提到的政策都过时了。
更绝的是有回推送都发出去了,党政办突然打电话让删文。原因是“页眉那条装饰线太细,显得不够庄重”。我盯着那根0.5毫米的线,差点把键盘摔了。
四、血泪换来的保命技能
- 别整虚的:直接说“成都某工业园光伏电价补贴0.2元/度”比“绿色未来”管用十倍
- 数据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:写“年发电量约3.5亿度”会被打回来改成“3.52亿度”
- 政策解读要化身人形划重点机:把扶持政策拆成“谁能领→去哪办→带啥材料→多久到账”四步走
熬了三个月总算摸出门道。昨天甲方突然说阅读量终于破千了,我还没来得及高兴,那边又补了句:“不过张总觉得配图里风力发电机颜色不够红,下回注意。”
总结就一句话:给国企做号先准备好降压药,你的创意在红头文件面前都是纸老虎。现在他们居然问我接不接视频号,我看了眼桌角被审批单埋掉的咖啡杯,默默把报价从五千改成了五万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