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儿跟大伙儿聊聊我最近捣鼓的一个事儿——给非遗项目设计个logo。一开始接到这活儿,我心里还真有点打鼓,毕竟非遗这东西,听着就挺有文化底蕴的,感觉跟我这糙汉子不太搭边。
不过既然接,咱就得好好干不是?第一步,当然是做功课。我先去网上扒拉一堆关于非遗的资料,什么文化背景、历史传承、代表元素等等,看得我头昏眼花。不过这一通恶补下来,还真让我对非遗有点感觉。
然后,就是琢磨这logo到底要咋设计。我想着非遗这东西,最重要的是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韵味,同时还得让人一眼就能记住。我决定从传统元素入手,找找灵感。
- 我翻箱倒柜,把家里那些老物件都搬出来,什么剪纸、年画、泥人……挨个儿研究一遍。
- 我还特意跑趟博物馆,去看看那些古代的艺术品,希望能从中找到点启发。
就是动手实践。我先在纸上画几个草图,把想到的元素都组合一下,看看效果咋样。刚开始画出来的东西,连我自己都看不下去,简直是惨不忍睹。
不过咱不能轻易放弃不是?我不断地修改、调整,画擦,擦又画,反复折腾好几回。慢慢地,感觉有点上道,几个方案也逐渐成型。
有初步的方案,我就开始用电脑软件进行精细化制作。我选一个比较顺手的软件,把草图导入进去,然后一点点地勾勒线条、填充颜色、调整细节……这个过程,真是考验耐心和眼力,有时候为一个像素点,我得盯着屏幕看半天。
经过一番精雕细琢,logo终于出炉!我看着屏幕上的成品,心里还是挺有成就感的。虽然跟那些大师级的作品没法比,但好歹也是咱辛辛苦苦捣鼓出来的,也算是对非遗文化的一点小贡献。
总结一下这回的实践经历:
这回设计非遗logo,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。从一开始的迷茫,到后来的逐渐上手,再到的完成,整个过程充满挑战和乐趣。通过这回实践,我不仅学到很多设计方面的知识和技巧,更对非遗文化有更深的解和认识。这回经历还是挺有收获的,也让我对设计这行当有更多的兴趣和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