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早我就琢磨着要整一门AI课,那天脑子一热,拍桌子说干就干。结果吭哧吭哧搞出一堆PPT,兴冲冲发给几个朋友看,挨个问我:“这讲的啥玩意儿?云里雾里的!”好家伙,当场给我整懵了,感觉自己白忙活一场,真是想得太简单了。
第一步:先把自己当小白,捋清楚“到底要讲啥玩意儿”
痛定思痛,我瘫在椅子上想了一晚上。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拿了张皱巴巴的纸,在中间画了个大圆圈写上“零基础学会AI”。然后就开始往外瞎画线,想到啥写“为啥要用AI工具?”、“最基础的几个按钮在哪儿?”、“手把手做完一个小项目”……盯着这团乱麻似的纸,圈出来五个箭头绝对没法绕开的东西——这就是我的大纲雏形了,说白了就是得让完全不懂的人知道从哪下手,一点一点来。
第二步:别光自己讲得嗨,得让人“动起来”
上次的教训太深刻——光听不动,听着听着就睡成一片。这回我学精了,每讲完一个理论点,立刻塞一个实操练习。比如讲完“怎么让AI听话”,立刻就让学员自己敲指令,做个菜谱或者写个请假条试试水。关键点在于:练习必须简单到不能失败,让每个人当场就能尝到甜头,乐滋滋地继续听下去。
第三步:找帮“小白鼠”实战演习
大纲和练习刚凑合出个模样,我可不敢直接开课。厚着脸皮抓了三个朋友加两个邻居家刚毕业的小孩,凑了一桌人硬是试讲了一轮。我一边讲,一边死死盯着他们的脸:谁皱眉了、谁开始扣手机了、谁眼珠子发直了……课间休息就逮住他们逼供:“哪儿没听懂?手生不敢点按钮?觉得我讲得太啰嗦?” 听完反馈我整个晚上没睡笔记本上划得乱七八糟全是修改记号,恨不得重写一半。
第四步:准备点“后悔药”给卡壳的人
试讲那会儿发现有人死活点不对按钮,还有人完全没看懂结果在哪显示。这回我提前录了一大堆30秒左右的短视频:
- “找不到发送按钮?看这里!”
- “代码一跑就报错?检查这个地方!”
塞在课程资料里当救急包。还整了个在线问答池,谁遇到问题直接往上甩,我承诺48小时内回复——说实话自己挖的坑,含着泪也要填完。
第五步:开课就别怂,边讲边改才是王道
终于硬着头皮开了第一期正式课。每次上完课我直接瘫在沙发上翻聊天记录和问答池,一边翻一边用红笔在本子上狂记:
- “第二步操作太多,三个人都问这一步,得拆!”
- “有几个人反馈语速快,加个慢放选项...”
课程内容跟泥巴似的捏了又捏,后面报名的学员评价明显比前面好多了——果然真刀真枪干两遍,比瞎琢磨一年强多了。
说白了,做课程就这五个动作:想明白到底教什么 > 硬塞练习让人不瞌睡 > 抓活人练手别怕丢脸 > 备点解药防半路卡死 > 边教边改没商量。折腾完这一套,再回头看当初那堆没人要的PPT,真是自己都想笑——现在可算摸着点门道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