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刷到别人发的AI神图,我心里直痒痒
看着人家用AI画的图,又是超现实风景又是二次元老婆,效果炸裂。我就琢磨了,这玩意儿到底咋玩的?想跟着潮流走一波。结果真动手才发现,新人想摸进门,比我以为的难多了。
第一步,我就卡在工具选择上了。 听说在线社区最火,兴冲冲跑过去注册。打开界面一看,懵了。满屏的专业词儿,什么“stable diffusion”、啥“checkpoint”,完全看不懂。翻了一圈教程,还是云里雾里。后来才搞清,很多社区像那种老式游戏厅,想玩机器得先去充值币,积分、点数、计算力,一回事儿,都是要钱才能开始画。
硬着头皮上手,一顿操作猛如虎
选了个人多的平台注册账号登录。界面花里胡哨的,导航栏找半天才摸到“创作”或者“生成”按钮,点进去是个大黑框。
接下来最让人头大的来了:描述词怎么写? 我想画个科幻感十足的城堡漂浮在云海上。琢磨半天,憋出句中文:“蓝天白云上的漂浮城堡,科幻风格,超精细”。满怀期待点了生成……出来的东西差点让我把手机扔了。啥科幻城堡?就是个土黄色水泥方块歪歪扭扭地飘在一堆马赛克上!连城堡都谈不上,顶多算个违章建筑残骸。
我这才明白,描述词就是指挥AI的画师,说太模糊它根本听不懂。得跟哄小孩似的说清楚细节。又瞎试了几次,加了点词比如“光滑金属感”、“浮空岛”、“云雾环绕”、“赛博朋克灯光”、“壮观”、“8k分辨率”。这回终于有点人样了!虽然城堡还是歪,但至少有光泽有浮岛了。
到处找攻略,总算摸到点门道
我知道这么瞎撞不行,赶紧去搜其他人分享的经验。慢慢知道点小窍门了:
- 想画面美?得学会“夸”AI! 很多老手都在描述词前面加一串前缀。我也抄来试试,比如“masterpiece, best quality, ultra-detailed”。真别说,加不加这些,效果差一大截!不加就像学生作业,加了至少像毕设。
- 不想画面出现啥得提前“骂”它! 很多人分享要加“负面提示词”。比如我不想要手指畸形、四肢扭曲、多只眼睛的怪物脸,那就写上:“避免变形的手,避免多余的肢体,避免扭曲的脸,模糊,水印”。这招管用,至少少看到点噩梦素材。
- 模型决定你的风格池子! 开始用的是通用模型,画风不稳定。试着切换成二次元风格模型,“老婆”瞬间就好看了不少!后来才知道,模型就是调色盘的基础色调,选不对,你的想象再美也跑偏。
连滚带爬,总算出了能看的图
折腾了小半天,我坐在那儿一边看攻略一边调参数。描述词改了一遍又一遍,把想要的光线(“明媚顶光”)、质感(“光滑冰冷金属”)、氛围(“空灵梦幻”)都加进去。负面提示词框里塞满了怕出错的丑东西。
选了合适的模型版本,设置了一下生成尺寸。心一横,点了生成键。等待的时候感觉像考试等出分。
叮!结果出来了! 虽然离大神作品差十条街,但至少一眼能认出是个漂浮在翻腾云海上的科幻城堡,金属反光有点样子,没有奇形怪状的肢体,画面还挺清晰!赶紧截图,发朋友圈嘚瑟一波,配文“AI新手,搞了几个钟的成果,别笑!”。
回头想想,新人踩坑太真实
- 别指望一上来就懂全部! 那些平台功能、术语,最开始真像天书。直接冲进去点生成,等于闭着眼往墙上撞。脸够疼了就学乖了,慢慢查资料。
- 描述词就是你的嘴!嘴笨图就丑。 不说清楚点,AI比你死党还会误解你意思。关键词堆得越多越细,它才越能靠近你想要的感觉,得学会和AI“吵架”(描述和调整)。
- 模型、参数,都是你的武器库。 光靠默认的肯定不行,得像试衣服一样多试几个模型。参数不懂就先别乱调,网上找点靠谱的设置照着抄,安全不出错。
- 脸皮厚点,多抄多问。 社区里很多大神分享描述词,大胆拿来用,结合自己想画的改改。别怕问题蠢,新人阶段谁不这样?没人笑话。
现在我看那些新手群里的伙伴发图求助,感同身受。想摸进AI绘图的圈子,真没啥一步登天的捷径。就是得多试、多错、多记笔记(比如我这张城堡图改了十三版才勉强及格)。别怕产出的是“废图”,能忍住最初的挫败感继续鼓捣的,后面才有惊喜等着。